(转)律政时代:私人律师有那么好吗?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开来而已。
普惠金融时代,很多人都有专属理财规划师。而发源于西方法制社会的私人律师目前在我国尚未如此流行。
私人律师:不是有钱人的专享
在美国,98%的人需要与私人律师打交道,1%的人拥有强大的公司律师团队,另外1%的人由国家提供法律援助。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私人律师也越来越多的介入到公民工作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律师归根到底是为个人或团体服务的,我国目前聘请私人律师的群体集中在中高收入的阶层,其中公司、企业单位管理人员占一半,事业单位、三资企业的白领占五分之一,中小型私营老板、个体工商户、其他职业人员占剩余的十分之三,的确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请私人律师,但私人律师的服务会越来越走向普众。私人律师虽不是有钱人的专享,但确是身份的象征。
私人律师: 防患未然、解决已然
私人律师与普通律师还是有区别的,私人律师的职业定位更清晰明确。需要具备“防患未然、解决已然”的服务理念。私人律师为客户提供的是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全方位的法律服务,无论遇到何种法律问题,私人律师或私人法律服务团队都会及时提供相应专业的律师服务。以后电影里的场景也会出现在我们的普通生活里,当事人一个电话就可享受私人律师短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场所提供的法律服务。
私人律师:长期的“左膀右臂”
聘请了私人律师以后,你终于可以潇洒帅气且掷地有声地说出那句话,“有什么事儿找我的律师谈”。委托人个人聘请的私人律师长期为该委托人提供法律问题解答、法律后果评价、法律风险评估、法律事务代理等服务。私人律师的服务内容涵盖私人律师客户自身所及一切法律问题与事务,只要其就本人法律问题或事务进行咨询或者委托,私人律师就会提供服务,私人律师为客户提供不限次不限量地全方位服务。
私人律师:安全节约的法律管家
私人律师通常与委托人需要建立很强的信任关系,高度互信是前提。办理委托人不便直接出面办理的涉及个人的法律事务。私人律师对委托人的财产状况、经济行为、意思表示等相当熟悉,因此私人律师必须承担更严格的保密责任,履行更严格的忠诚义务。为委托人保守秘密确保私人事务的私密性,使委托人没有后顾之忧。
私人律师的作用就是以最快的方式介入、以最有效的方法处理委托人的各类法律事务,从而更好地维护委托人的法益。从根本上说,私人律师法律服务是预防型消费服务,它的价值体现在私人律师为您提供的及时服务中,并且它的发生频率高、使用率高、物有所值。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委托人精力的浪费、时间的浪费、资金的浪费,同时,又能起到最佳的规避风险效果。
私人律师:有预见的专业良谋
私人律师了解、掌握国家法律法规,具有丰富的办事办案经验,是处理法律事务的专业人士,私人律师服务不同于有事之后找律师、打官司找律师,那是事后弥补型的服务,私人律师服务更主动,更重要的作用是事前把关,防患于未然,在委托人行动之前给予及时的法律参谋和帮助。
现实中,如晓雨一样学习经济法学的律师更受企业家欢迎,新经济时代嘛,好处自不必多说。经营中可以与企业家一起设计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可以第一时间规避操作雷区,可以主动通报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的新动向,告知客户潜在的政策和法律风险,并提供合适的应对方案。
私人律师的好处多多,限于文章篇幅和节约大家的时间,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现有80多万名律师,平均每300位美国公民就可拥有一位律师;而在中国有三十多万名律师,平均每4,000多人才有一位律师,而且聘请私人律师的当事人多为拥有私人企业的创业者、大型企业领导者以及部分影视界的名人等公众人物,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收入高、经济较稳定,有广泛的社会交往基础。
在十三亿人口之众的中国,每天发生各种类型的纠纷数不胜数,但试图运用法律思维来解决问题的人群占比畸低。除了触犯刑法会自然想到聘请律师之外,其它方面聘请律师还是让委托人感到肉痛的选择。有的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有的则是对中国法律服务市场望而却步,对整个律师行业存在不信任感。道阻且长,行则必至!希望不远的将来,私人律师的良性且快速的发展也许会使这种现象向好发展。
私人律师或私人法律服务机构想要做到上述预期的好,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私人律师的职业禁忌
禁忌一:避免"唯利是图",律师的服务不应是"短期行为",应有远大的胸襟和职业的责任感。不可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社会效益。
禁忌二:律师是公民私人法律助手,更是法律卫士。私人律师应坚持法制原则;明辨是非,合法合理地提供法律帮助,而不能损人利益帮助客户钻法律空子,律师应不为金钱所惑,坚守法律底线。
禁忌三:注重律师礼仪、形象和尊严。各种社交场合中私人律师要自爱、自重、自尊,保持律师职业操守和美德,应避免参加有失律师身份的活动。
禁忌四:对律师职业心存敬意。法律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法律也是万万不能的。
虚拟现实已在敲门,未来一切可能都无需劳动人类大驾,一切均可由机器人完成。但是在机器人还没有全面上岗之前,律师还要在法制体系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和市场需求中有所作为。